参考消息网10月23日报道 据美国《纽约时报》网站10月21日报道,随着全球两个经济超级大国之间的贸易冲突再度“升级”,中国发出了明确无误的信号,表明它已准备好战斗。
报道称,北京认为自己还握有另一张王牌:蓬勃发展的制造业。即使面对美国的高额关税,中国制造业仍在帮助维持经济增长。
在义乌市,这种实力展现得淋漓尽致。销售玩具、家用电子产品和无人机等商品的商贩们挤满了横跨多个街区的商业综合体。近日,义乌又揭幕了一个贸易中心,这座占地面积相当于上百个足球场的大型设施可容纳大量出口商,“向世界展示中国硬核制造实力”。
像义乌的许多商贩一样,龚浩(音)曾向美国客户销售塑料夏威夷花环、派对彩带和兔耳朵装饰品。今年他失去了美国客户,但获得了欧洲和东南亚的新买家。他说:“美国客户对我们影响不大。”
在政府的帮助下,中国的制造业也在经历一场经济领域的结构转型。随着中国将更多产品销往更多市场,这场变革的影响正遍及世界各地。
菲奥娜·周(音)的橡胶鸡、鸭和其他挤压玩具有近四分之一销往美国。她的公司在今年7月和8月为美国进口商交付了全年订单,她说,她给了客户5%的折扣,以缓解关税导致的成本上涨压力。现在,周女士正将这些曾风靡美国市场的产品销往东南亚和南非市场。
展开剩余65%龙洲经讯咨询公司中国研究部副主任克里斯托弗·贝多表示:“中国的出口正变得比其他许多国家更具竞争力。”
根据海关总署上周发布的数据,9月份中国的出口达到3286亿美元,创6个月来最快增速。其中对美出口下降,但对其他地区的出口几乎都增加。海外市场对极具竞争力的中国商品依然需求强劲。
另据美国《纽约时报》网站10月21日报道,眼下,美国总统特朗普通过一系列反复无常的关税举措,试图将中国挡在美国市场之外。但中国的出口不降反增,只不过这一次,出口目的地转向了世界其他地区。
报道称,在此过程中,记者始终心存疑问:到底是谁在购买这么多中国商品?
在最近一次赴华采访期间,记者乘火车来到了有“世界小商品之都”之称的义乌。记者在义乌的贸易中心与买卖双方进行了交流。其中一位是来自坦桑尼亚的企业主罗达·恩盖伦比。她讲述了亲身经历,为理解这个问题提供了另一视角。
据报道,26岁的恩盖伦比几年前开始在坦桑尼亚港口城市达累斯萨拉姆销售家电和餐具。起初,她依赖中间商采购货源,后来代理商告诉她:“你应该去中国,那里有数不清的商机。”2023年,她决定亲自前往中国。这已经是她第七次来华。
现在,恩盖伦比除了经营自己的生意,还帮坦桑尼亚的人代下单,相当于也成了一名中间商。她一边采购一边销售,还会拍TikTok视频。不仅有本国人,还有肯尼亚、乌干达、刚果(金)的客户通过TikTok联系她,指定需要某些商品,她就采购发货给他们。
恩盖伦比创办的公司主要向坦桑尼亚及其他非洲国家的客户销售手袋、服装及首饰。
她说,生意挺好的,她相信未来的事业会越做越大,自己会变得越来越富有,这一切都离不开中国,因为这里充满机遇。
关于美中贸易战对商机的影响,恩盖伦比说,当然有变化,而且变化特别大。中国的市场就是这样,每次来都能看到新东西。非洲市场和这里太不一样了,就连商品质量都有很大差别。很多非洲人喜欢便宜的商品,(中国)这里的商品价格非常实惠。(编译/邬眉 杨雪蕾)
10月14日拍摄的义乌国际商贸城一区市场外景。(新华社)
发布于:北京市佳成网配资-股票配资精选-a股如何加杠杆-配资之家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